- ·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编辑部[10/30]
- ·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杂志社[10/30]
- ·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期刊栏[10/30]
- ·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数据库[10/30]
- ·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投稿方[10/30]
- · 科学社会主义版面费是多[10/30]
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最后一件大事。现代生物医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,但当现有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疾病时,如何满足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需求,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
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最后一件大事。现代生物医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,但当现有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疾病时,如何满足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需求,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。安宁疗护,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、心理、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,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,提高生命质量,帮助患者舒适、安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强调生命尊严和死亡质量的安宁疗护,在积极治疗和完全放弃之间搭建了第三条道路。在老龄化趋势显著的今天,我国安宁疗护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。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《中国缓和医疗发展蓝皮书(2019—2020)》,2016年全国有1.84亿人患老年慢性病,有732万老年患者需要缓和医疗和安宁疗护。
从1988年10月上海南汇成立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至今,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在过去30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。2017年1月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、管理规范(试行)》和《安宁疗护实践指南(试行)》,并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启动第一批和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。2019年底通过的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,将安宁疗护列入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。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,2018年全国安宁疗护累计服务患者28.3万人次,2019年底全国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有61家,床位数、执业医护人数均有较大增长。但是,截至2019年底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到2.54亿,占总人口的18.1%,这表明我国仍有巨大的安宁疗护需求未能得到满足。因此,有必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。
安宁疗护服务应该具有普惠性。普惠性意味着人人都能享受到,地区资源平衡并且服务质量较高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,要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、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。安宁疗护作为一项能够节省社会资源且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服务,是当下最为合适的普惠性民生建设内容之一。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重视服务公平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性,也兼顾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,是对国内现阶段政策环境下“优逝”问题相关的兜底民生政策的补充,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伦理观念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,实现对人民生命全周期、健康全过程的关注,需要围绕“三级联动、社会福利、协同合作、服务规范、多维评估”五个方面,实现突破和创新。
第一,完善“医院—社区—家庭”三级联动服务模式。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要实现全人群的广泛覆盖,需要在医院、社区和家庭之间,建立起广泛、有效的联动机制。“医院—社区—家庭”联动模式可以让安宁疗护服务下沉,结合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资源、社区的养老和护理资源、家庭的日常照护力量,实现医疗和社会资源的精确投放和整合。三级医院是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入口,但在现有制度下难以负担大量安宁疗护病人,因此需要社区和家庭在其跟踪指导下提供床位支持并承担日常照护,同时建立大数据平台作为整个体系的中控指挥台,满足数据管理和资源调配的需求。安宁疗护病人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在医院、社区、家庭中上下流动。
第二,建立一套与安宁疗护服务配套的社会福利制度。如何帮助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实现收支平衡,是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服务可持续性问题。因此,必须建立明确的社会福利制度,解决安宁疗护的费用形式、支付规范和社会保障等运行机制问题。有学者多次呼吁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疗保障,明确国家财政在医疗保险中承担安宁疗护项目的比例。在建立完善安宁疗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,有必要设计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形式,在“医院—社区—家庭”三级联动服务模式已经厘清主体并且限定服务内容的基础上,构建出一种惠及全民、政府兜底、人民满意的社会福利体系。
第三,探索多部门、多机构和多行业协同参与的合作模式。构建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,需要动员卫生管理部门、民政管理部门、社会保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发力。首先,需要打通医疗和民政之间的制度性障碍。我国安宁疗护服务的群体主要是老年人。老年患者的安宁疗护服务同时牵涉养老和医疗两个不同体系,需要医疗民政双管齐下。有必要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我国“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”的养老服务体系,探索将养老院、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有效地整合至安宁疗护体系。民政系统的保障和补贴也应该向老年人的安宁疗护服务适当倾斜,例如将安宁疗护纳入长期照护保险的护理保障范围。其次,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安宁疗护服务机构,以政策红利来吸引投资,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安宁疗护体系,探索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。
文章来源:《科学社会主义》 网址: http://www.kxshzy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7/575.html
科学社会主义投稿 | 科学社会主义编辑部| 科学社会主义版面费 |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发表 | 科学社会主义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科学社会主义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